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有无合法根据,是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的重要标准。
合法的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包括:(1) 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行为,根据《著作权法》第 23 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2)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使用其作品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 22 条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包括: A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B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间题,在作品中适当引
相关法律知识
-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 如何认定侵犯著作权
-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的认定
- 侵犯著作权罪量刑
- 2010著作权转让合同范本
- 著作权转让合同
-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 哪些行为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2 、要注意掌握数额标准,正确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的重要标准。虽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没有达到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并不严重的,属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不能作为犯罪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这里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 2 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 因侵犯著作权曾经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责任或者民事责任,又侵犯著作权的; (2) 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 l0 万元以上,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的; (3)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上内容,是区分侵犯著作权行为属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性质的具体标准,应注意掌握。
本罪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两者在犯罪对象上不同,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精神文化产品,这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不同。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为生产、生活资料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