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7年5月8日发布的《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即将于10月1日生效的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刑法也规定,窃取或者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违规向他人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律师网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而根据最近几年银行信用卡或互联网金融市场出现律师网的一些情况来看,不管是银行信用卡还是P2P网贷平台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保障债务人的个人隐私安全,而且还存在非法出售或转让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因为在P2P网贷平台或信用卡转让或出售的债务信息中包含了大量的与债务无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人与债务人的信用卡或P2P网贷平台的债务本身不存在任何的关系。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信用卡或P2P网贷平台向他们口中所谓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转让债务的时候,银行或P2P网贷平台在进行债务转让的时候并未将准确和详细的信息通知给信息主体人,关键是,在其转让或出售的债务人信息中存在大量的中国公民的个人信息,甚至于将大量的中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在外。


比如说,最近很多当事人都律师网接到了上述的一些图片,而结合图片上的相关信息,我们在相关网站上进行了查询,主要查询的是“深圳市顺信律师事务所”这家律师事务所是否存在,但是,根据在相关的网站上查询的结果,我们查询不到该律师事务所的任何登记信息,于是,我们通过相关的工商信息网站进行查询,但是查询的结果是一样的结果,这就意味着深圳市不存在这家名为“深圳市顺信律师事务所”。
可是,综合当事人收到的这些律师函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事人手机短信或邮箱收到的律师函下方有着明确的公章,我就是基于这个公章的原因,我们才查询了该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信息,可惜是没有查询到的。
关键是,这家“身份不明”的律师事务所我们都很明白是一些所谓的催收人员冒充的,可律师网是,在中国,私刻公章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但是,我们说了这么多,但是阐述的客观原因是,这些“身份不明”人律师网员是如何获取的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根据当事人所遭遇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方手上不仅仅有债务人的债务信息,甚至于连债务人亲属好友、通话记录、通讯录等重要隐私内容也有,这一点他们如果提供不了合法的信息来源的话,那么,他们就涉及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定义,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在这家所谓的“深圳市顺信律师事务所”无法提供合法的信息来源的话,他们就涉及到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律师法》第46条第2款之规定予以处罚,该条款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律师网业务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反所得,可以并处违反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我们查询不到这家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信息,就意味着该律师事务所并未登记或者就是所谓的催收公司冒充的“律师事务所”,结合当事人手机收到的这封律师函中存在的号码竟然是云南的,而这封律师函的律师事务所却是深圳的,非常具有“南辕北辙”的味道。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虽然非常严格,但是涉及到互联网金融和信用卡市场的公民个人隐私却无法得到安全保障,甚至于还有的银行或P2P网贷平台恶意的向“身份不明”人员非法出售公民的个人信息,而这些“身份不明”人员却拿着这些购买的个人信息律师网从事犯罪行为,这一点才是目前公民个人信息无法保障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