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都属于民事纠纷,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民事纠纷有离婚纠纷、损害赔偿纠纷、房屋产权纠纷、合同纠纷、著作权纠纷等。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一种错误认知,觉得“有事儿就找警察”,遇到民事纠纷的第一反应也是报警。但其实,公安机关主管的是治安或刑事案件,一般情况下,警察是不会介入处理民事纠纷的。
那么民事纠纷到底有哪些解决渠道?在一般情况之外的特殊情况下,又是否可以报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学习吧!

一、民事纠纷的4大解决方式
1、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
2、调解。由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如办事处、居委会律眸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
3、仲裁。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由仲裁庭进行主持,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制作一定法律文书平息冲突。通常情况下,仲裁庭成员也由当事人选任。
4、诉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典型的公力救济形式,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强制性。民事诉讼是国家处理民事纠纷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后的手段,因此,国家往往要对诉讼的主体、程序、制度等做出严格的规定。

二、这些特殊情况,可以报警!
虽然通常情况下,公安机关不处理民事纠纷案件,但在公民权利遭到侵害的特律眸网殊情况下,还是可以求助于公安机关的。
必须选择报警,由警察进行处理的民事纠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发生事故后,如果当事人双方不能自行解决,公安交警部门除了有出警划分责任的法定职责外,还可以对民事赔偿问题进行调解。
2、不涉及刑事责任追究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例如打架斗殴但无伤害后果的民事纠纷,当事人或者其他人报警寻求帮助,公安机关依法可以进行治安处罚;又如婚姻家庭纠纷中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样可以报警求助并留下证据。
3、意外伤害事故。如高空坠物、高空抛物伤人或者损坏财物的事件,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加害人的,受害人可以选择报警求助加以确定。

当面临民事纠纷,又无法自行协商解决时,大家一律眸网定要勇敢地向第三方单位寻求帮助,无论是调解、仲裁、诉讼甚至报警,该维护的权益一定不能放弃,每个公民都将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