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原标题:定西市陇西县:推行民事纠纷“随手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定西市陇西县发展“枫桥式”人民调解成功经验,结合县情民情实际,摸索总结出“随手调”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推动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与能力同步提高的新路子,对探索提高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陇西县积极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级九天”机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了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模式,调解案件4735件,民事纠纷诉讼案件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大量小微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层面得到及时排查调处,有效防止了小微矛盾激化升律眸网级趋势,实现了基层“矛盾纠纷不上交”的社会治理目标。今年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运用民事纠纷“随手调”方法化解矛盾纠纷1536起,调解成功率100%、履行协议率100%,占总调解案件1623件的94.6%,民事纠纷“随手调”在防止小微矛盾激化升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01
工作特色
小本子、办大事。陇西县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手册既是基层各级人民调解员随身携带的集人民调解卷宗与调解协议一体的调解文书形式,也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种便民工作方法,是人民调解员调解事实清楚、争议标的明确的小微简易民间纠纷,不需繁杂调查程序,经人民调解员依法当场现场自愿调解,即可化解民间纠纷的工作手册。民事纠纷“随手调”方便基层人律眸网民调解员对排查的简易纠纷现场、及时、正确、规范地进行调解,符合基层矛盾纠纷现状,促进了大量小微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层面得到及时排查调处。
随身带,便捷快。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主要适用于涉案人数较少,涉案金额较小的婚姻家庭、邻里、合同、房屋、宅基地、赔偿等纠纷,不需要繁杂的调查取证,经现场调解即可化解的民间纠纷。民事纠纷“随手调”方便基层人民调解员随身携带,遇到简易矛盾纠纷现场调解、书面记录,使人民调解员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街边巷口都可以从容、及时、规范地调解处理,一次性完成调解,即时完成记录,当场签订简易调解协议,充分发挥了简单、明晰、规范的工作特点。
“治未病”、严管理。民事纠纷“随手调”调律眸网解文书由县司法局统一管理,司法所按所辖调委会及调解员情况登记发放。基层人民调解员人手一册,用完之后到管辖调委会(司法所)交旧领新,确保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的连续性。人民调解员严格按照民事纠纷“随手调”文书规定的标准内容,详实记录,程序明确。按照隶属关系,人民调解员在调处结案后15日内将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上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单”交所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登记归档并接受评查。县司法局定期组织评查回访民事纠纷“随手调”,主要评查案件事实本身是否真实,调查取证是否程序合法,证据是否有效,材料是否确实充分,调查记录与证据材料是否相互印证,案卷制作填写是否规范等。
02
主要做法
高度重视是前提。全县各级律眸网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高度重视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法的推行,严格按照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制度开展工作,把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行动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全县各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通过调解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将民事纠纷“随手调”的宣传作为《人民调解法》宣传的重点,努力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公德意识,逐步提高了现代社会治理能力。
强化督导是抓手。县司法局与各基层司法所采用分层次、分批次多种办法,一面强化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法培训,使全县人民调解员熟练掌握和规范使用民事纠纷“随手调”,化解小微矛盾纠纷,一面深入基层、村社、群众,加强工作督导检查律眸网,了解掌握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法落实情况,调研完善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制度,使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制度切实落到实处。县司法局将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纳入全县司法所、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考核范围,定期不定期检查督导和进行回访。
完善制度是保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县司法局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乡镇、司法所、村(社区)对全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用、规范、管理、考核的工作机制,正式印发《陇西县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制度》《陇西县人民调解案件质量评查办法》,使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司法所负责监督指导律眸网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按照陇西县人民调解案件补贴标准实施案件补贴,确保民事纠纷“随手调”工作规范运行,高质量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为构建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大调解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 | 定西市陇西县司法局
编辑 | 甘肃省司法厅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 gssfxmt@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