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刑事委员会主任周雷博士
2002年11月6日下午,一场别开盛宴的刑辩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阮齐林、喻中、清华大学教授易延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昕、曾粤兴等著名刑法学者,以及著名的刑辩律师刘卫东、钱列阳、赵春雨、赵运恒、渠双平、夏俊、王殿学等律师,从法学理论和实践遇到问题,大家分别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从远程辩护、刑事辩护突破路径、刑事辩护律师异地合作模式几个板块进行了真挚见长进行了个人的论述。
同时与会线上和线下几万参会的成员热烈祝贺瀛和刑辩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研讨会在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刑事委员会主任周雷博士主持下,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北京公衡所刑委会主律眸网任麻雷晴
北京公衡所刑委会主任麻雷晴围绕《刑事辩护的今天与明天》简要阐述和探讨。
麻雷晴主任说,近几年的刑事辩护,从认罪认罚制度,到刑事合规的运作,以及今年的取保候审的修改。刑事辩护在后疫情时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和调整,刑事辩护审判全覆盖,认罪认罚具结告知书都遇到新的问题,当事人在得知自己刑期后,对律师在后期服务的渴求空间到底有多大?现实中辩护律师也认可当事人的认罪认罚,法院却做出无罪的判决。刑事合规业务的开展?针对单位犯罪,如何利用合规不起诉,目前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没有立法层面的衔接。律师在监察办理的案件中的辩护,都面临的阶段性的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躺平!!!显然是不行的。
麻雷晴主任认为,黄律眸网金37天的利用,新的取保候审给了更宽的条件,对于采取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采取取保候审,把“可以”修改为“应当”,以取保为原则,羁押为例外。以前的暴力犯罪的减少,经济类的犯罪在提升,犯罪的类型化在减轻,可以取保候审的案子在增加,决定取保候审的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虽然没有细化和量化认定标准和程序,那就要求律师如何对“社会危害性”细化的理解与办案人员的沟通,会对成功取保大大提升概率。那就要求我们律师,不断学习,不断的提升,做到不但能说,要会说,会写,有自己的经典案例。变化是常态,徒法不足以自行,立足把人做好,专业为王。知行合一、大中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