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这十年”:开启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新征程(我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

文 / 本刊记者 张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引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开启了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征程。

知识产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十年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民法典确立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大法律原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完成新一轮修改,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律眸网赔偿制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与司法部联合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12年的63.69分提升至2021年的80.61分,提高了17分,进步巨大。专利商标申请实现证书“电来电往”,公告公报信息实现“掌上查询”,首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集中发布,为市场主体享受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提供了指引。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律眸网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简政放权。在专利、商标申请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优先审查、快速审查等多样化审查机制,改进审查流程,强化质量管理,加强智能化支撑,在压减审查周期中不断取得突破。截至2022年9月,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4个月,我国专利、商标审查效率均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的国际前列。通过网上核验、告知承诺等方式,取消电子用户注册、质押登记等环节的多项证明材料,十年来累计减少证明材料约2900万份。加大减费降税力度,切实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十年来累计减免专利、商标收律眸网费1262.8亿元。

二是创新公正监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对违法违规代理行为的失信惩戒。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取消对专利和商标申请阶段的资助和奖励。强化平台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电商平台专利权评价报告共享试点,累计共享核验评价报告约8万份,处置权利备案争议和纠纷1400余件,推动平台更好履行主体责任。

三是优化服务水平。实现专利、商标注册申请“全程网办”,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较2012年分别增长17.2和39.3个百分点,达到99.1%和99.5%。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一窗通办”覆盖所有省份,专利代办处数量十年来增长至34个,地方商标受律眸网理窗口自2016年设立以来增长至309个。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围绕专利分析预警、商标品牌运用等,累计服务中小企业120余万次。专利复审无效、商标异议评审决定文书实现全增量公开,十年来累计公开专利复审无效决定17.6万件、商标文书153万件。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供给,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基础数据开放种类增至44种,基本实现“应开放尽开放”。

“知识产权这十年”:开启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新征程(我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造更加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十年来,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律眸网年均增长25.5%。截至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8.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315.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152.3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99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9万件。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2席,科技创新更加活跃。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的发明专利有效量就已经超过300万件,这是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突破,也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创新大国的国际地位。”

一是有效发明专利实律眸网现量质齐升。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和储备不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超过三成;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9.5万件,所占比重达到13.0%,较“十三五”末提高1.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32.6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8.6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8.5%,相比第一个100万件、第二个100万件时分别提高5.1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主要聚集在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7月,我国有15.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33.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企律眸网业发明专利有效量的64.2%。

三是数字技术领域专利所占比重快速提高。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2年7月,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三的领域依次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为28.4万件,所占比重为9.3%)、测量领域(为23.5万件,占7.7%)和数字通信领域(为21.0万件,占6.9%)。其中,计算机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有效量较第一个100万件时增长5倍,所占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排名由第5位上升至首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文辉介绍,近期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上升至第11位,较去年再提升一位,稳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这是党律眸网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排名连续第10年稳步上升,已经累计提升了23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一个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并给予大量关注的效果。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建设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十年来,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2012年至2021年,累计评出中国专利金奖310项,获奖项目新增销售额超过2.5万亿元。2022年Brand Finance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中国占84个,比2012年增加52个,总价值达1.律眸网6万亿美元。

截至2022年9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达2万家,地理标志产品年直接产值超7000亿元。2012年至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累计2.19万亿元,年均增长13.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1.2%,超过进口增速近20个百分点。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1.3万亿元,年均增长27.2%。知识产权有力支撑了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服务经济主战场,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引导、推进项目示范、优化服务供给,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律眸网转化。”

畅通流转方面,遵循知识产权制度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推动创设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激发知识产权转化内生动力。2021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次数42.2万次,是2012年的4.8倍。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活跃,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分别是十年前的10.1倍、9.7倍和6.5倍。十年来,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平均增速达20.5%,高价值专利转化的“源头活水”有效激活,促进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金融赋能方面,与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出台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建设知律眸网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优化质押登记服务。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为超过2.5万家企业提供了超过1000亿元的风险保障,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转化见效方面,积极探索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效路径,支持建设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提高专利对产品和产业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全国布局建设210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连续3年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接续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有力促进品牌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同时,我们还培育了572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产出了全国37.4%的工业增加值,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61.3%,专利产品贡献了超过80%的律眸网营业收入。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2.13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6%,知识产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势能更加有力。”雷筱云表示。

知识产权服务对外开放更加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十年来,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成功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近距离为中国用户提供国际体系相关服务。推动第一个在中国签署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加入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和《马拉喀什条约》,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建设者。成功签署《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推动实现中律眸网欧之间244个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和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深度参与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不断强化与东盟、非洲和拉美地区知识产权交流,稳步拓展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将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结合,支持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朋友圈”不断壮大。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得到新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亚太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244个中欧地理标志实现互认互保。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律眸网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引进其仲裁与调解服务。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达到30个,便利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建设,优化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初步建成了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为企业海外维权提供指引。

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十年来,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加强、文化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集中统一管理以及律眸网专利、商标的综合执法,管理效能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与质量管理、标准化、反垄断、药品监管等工作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布局建设江苏、广东、河南、湖北、天津、四川等6个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指导建设广州、上海、重庆、济南、郑州等5个地方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专利、商标审查员总数近2万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达70余万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达6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类别。国家层面的经济职称系列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新设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等知识产权品牌活动定期律眸网举办。《中国专利》《国之利器》《缘来桑植》等展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实践的优秀作品,《郑成思知识产权文集》《知识产权经典译丛》等理论书籍相继推出,推动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升。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未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顶层设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胡文辉指出,总结过往,在知识产权事业进程中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做法需要长期坚持,即坚持党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律眸网发展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共赢。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把握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落实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处理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五方面重大关系,做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才保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文由:首席小编 发布于律眸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vmou.cn/603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4日 上午12:17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4日 上午12: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555-555-555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lvmou.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律眸网:诚邀各律师、律所免费注册账号,创作分享相关法律内容!开账号:Qzai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