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债务融资的概念:
企业通过和债权人签订债务合约筹集经营发展所需资本的一种融资方式。
通过签订债务合约,企业获得债务资本并作出在未来按期偿还本金利息的承诺。
2.债务融资渠道:
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商业信用。
贷款——个人或机构在保留资金或货币所有权的条件下,以不可流通的借款凭证或类似凭证为依据,暂时让渡或接受资金使用权所形成的债权或债务,根据贷款期限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债券——发行者为筹集资金,依照法定程序向债权人发行的,在约定时间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并在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本质上是经过证券化的贷款)。
商业信用——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借贷关系,包括应付律眸网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3.债权人治理的起因:
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融资渠道,保障债权人按期获得本息是公司治理应该做的。
债权人面临代理问题——第一类代理问题和第三类代理问题。
债务融资的重要性和上述两种代理问题共同构成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基础。
4.债权人公司治理作用:
缓解股东与经理人冲突:
主要渠道——债务融资的硬约束和信息传递
硬约束指公司必须遵守债务契约和合约,否则债权人有权对企业进行干预。
信息传递指债券融资有助于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进而缓解股东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
主要体现——绑定效应、自由现金流和信号效应
绑定效应指债务融资能将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绑在一起,提升律眸网二者目标一致性。
大量自由现金流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硬约束能降低可支配现金流,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
信号效应指企业选择债务融资与否可视作内部人对未来预期的信号,降低外部投资者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缓解债权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
债务合约约束——债务合约往往附带保障性条款(肯定契约、消极契约和财务契约),这些条款通过约束企业行为(直接)和增强信息披露(间接),限制经理人或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缓解债权人和股东(经理人)的利益冲突。
债权人的监督干预——债权人通过监督干预(利用身份获取内部信息、与企业谈判)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这有助于环节债权人与股东(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尽律眸网管债权人的存在有助于抑制公司做出有损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但债权人的风险规避倾向也可能限制企业行为并加剧经理人的风险厌恶度、抑制经理人作出存在风险但有助提升企业价值的决策。
5.债权人治理的前提:
信号效应是否成立;破产威胁是否存在
6.债权人治理前提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债权人特征、信息透明度、债权人保护法律体系、职业经理人市场。
债权人特征——相对债券投资者,银行等大债权人通常有更强的公司治理作用。
信息透明度——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有限,债权人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保证足够高的信息透明度。
债权人保护法律体系——破产威胁是债权人治理的重要渠道,破产法的设计和执法力度对债权人的公司治理有重要影响。
职业律眸网经理人市场——破产清算威胁经理人职位、薪酬和未来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