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个公众大号曾发文说到:择业要择正业,律师职业的基因就是错的。
他说,“公检法做到了为人民服务,有没律师,区别不大。若有的公检法忘了初心,不为人民服务,联手律师,就会变得更脏,律师只起坏作用。律师,天天泡在人性恶里,赚钱难,意义又不大,能不当最好别当。
律师并不属于“正业”,无论刑事民事,诉讼非诉讼,闹到最后来找律师的大多数人,性格中都有愚痴、偏执、不讲理、甚至邪恶的成分,而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并不会回报你的善良,只会欺负你的善良,善有恶报,这个职业的基因就是错的,个人的努力自然改变不了什么。”连岳,公众号:连岳择业要择正业,有些职业基因就是错的作为一个准备且有能力长期从事律师行业的人,我对这律眸网个职业不说使命感,也至少是认为这个职业有值得的地方。
但难过的是,我没有办法完全无视和否定他所说的那些,律师所要面对的人性的恶与艰难。
“杀戮”的艰难 / 01
大学的时候读过台湾社会活动家张娟芬女士的一部关于讨论死刑存废的作品,就叫《杀戮的艰难》,读时尚是法学生,如今已是法律人。如今写到律师行业,不知为何脑海里就想起这本书,想起这几个字。
我不曾伤天害理,也不曾沾染鲜血,但是我经历过重大的利益冲突,插手过一些恩怨的结局,影响过一些人的人生。
有些情绪、有些恩怨、有些能量的转移,是无关是非对错的。比如对方是个杀人犯,检察官把他送进去,他的家属把仇恨转移到法官检察官头上,这是自然本能,和法理道理都无关。律律眸网师也一样,要承接他人的苦难,背人的因果,不适合有太多挂碍的人去做。当客户委托的那一刻起,他的事情就变成了你的事,他的利益与你的利益相连,赢了对方恨你,输了客户恨你,纷争之中,难以全身而退。
法律事实有时候并不是客观事实,裁判裁决也不一定是真相,它只是为了给争端一个结局,好让所有的纷争止于规则——而规则是人民制定的。
有人说,你办的不是案子,是他人的人生。同样都是事关重大,律师比起其他的法律从业者,可能更多了一层灰色和为难。
对法官来说,是中立的,是没有利益冲突的。对检察官来说,是正义的,他们站在国家和人民的一边。
但律师不一样,当事人花钱不是请你来维护公平正义的,他们想要赢。而你的对手有可能是手无缚鸡律眸网之力的真正需要帮助的平民,有可能你办案办到一半才发现你自己的当事人对你说的也并非真话。
尤其是对抗性更强的诉讼律师,做过法庭战场上的一线屠夫,便知道诉讼的残酷,知道法律事务的事关重大。
律师亦是芸芸众生 / 02
有人说,有良心的律师挣不到钱。
坏人的竞争成本低,在某些历史情况下、某些机缘之下,比好人更加容易挣到钱,哪行哪业都是这样。
所谓“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三代出一个贵族——第一代当强盗,负责打家劫舍、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因为坏人的竞争成本低,他们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胆子大——虽然风险也大,颇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味。
随着文明进步,社会规则成型,诚信、专业、口碑……这些东西,让”有良心“的律眸网人慢慢获得了竞争优势。而这样的规律和规则,并不只发生在律师行业。
有人说,好人就不用上法庭了。连岳说:找律师的大多数人,性格中都有愚痴、偏执、不讲理、甚至邪恶的成分。
人类的性格中,原本就带有愚痴、偏执、不讲理、甚至邪恶的成分。纠纷让这些人性的弱点凸显。
不上到法庭、不聘请律师,就可以不面对人世的风雨,就可以不面对人性的恶意了吗。哪一片土地不曾有过算计,哪一场对资源的争夺又不曾藏有心机呢。
律师亦是芸芸众生。
医生做久了会不会麻木于生死,记者做久了会不会无味于世事?律师行业不过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可能格外激烈的纠纷使这行集中展示了人性缩影,但本质没什么不同。这些所有律师行业中可能见到过的偏执与自私,无不律眸网随处可见。
律师并不是唯一见证过人性之恶的人,但是是一群有勇气将自己长期置身于冲突之中的人。
做律师,要做一个俗人 / 03
1、律师之“俗”,俗在接地气。
律师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不仅仅要靠法律经验,还要靠社会经验。因此律师要做个俗人,这个“俗”,不指庸俗,不指低俗,而是律师要接地气,要具备和百态众生沟通的能力,也要具备理解红尘俗事的阅历。
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在法律上疑难杂症的案子,更多的案子,都是家长里短,是利益纷争,法律、诉讼、律师、法庭,有时候不过是一种工具,用以拿到制衡的筹码,最终服务于当事人之间的博弈与谈判本身。
2、律师之“俗”,俗在不妄图拯救任何人,学会与自己所牵涉的利益纠纷进行情感剥离律眸网。
“你要学会把自己从他人的苦难中独立开来,去做好你自己的事情。”这个话,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作为心理助理班主任,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跟我说的。可见律师并不是唯一需要承接他人情绪的职业。
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对人性通透的理解,离不开对社会规则和司法运行的理解,离不开对万事本质的深入思考。这需要修养出更包容更大的格局去消化,看天分,也看修为。
我前几天看到同事的朋友圈,她说律师的执业年限和共情能力成反比。
律师做久了,慢慢变得没有同情心了吗?我觉得并不是,而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多了,看待事情依托的是专业带给你的精神、信念、理论和体系,能够看到事件的更深层次,看见矛盾的本质,看见一份裁判乃至政策法规的深远影响,你律眸网的同情,就不会再那么廉价。
薛兆丰在其《经济学讲义》中写道,公正的背后是效率考量。
例如,尊重别人的财富,不偷盗,不能顺手牵羊,是因为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社会制定规范、宣扬道德,表面为了公平,实质是为了降低资源消耗。
这种对于效率的考量说出来会显得功利,但是这是人性与社会运转的深层次因素。律师作为法律和规则的运用者和捍卫者,也是一样的,有时候律师做事情显得直接而功利,有时候并不是“有良心”和“没有良心”之间的区别,而是理解司法裁判中单个效率考量与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考量之间的权衡。
从这方面讲,做一个直接、简单、不被别人的情绪所拖累、没有太多“挂碍”的律师,其实是一种本事。
3、律师之“俗”律眸网,俗在肉体凡胎,也有自己的信仰与判断。
你会为罪大恶极的人辩护吗。年少时回答这句话,也充满了职业正义,也会回答提问者:律师的质疑与辩护并非只是为了使恶人脱罪,而是为了防止司法机关的专断,权力如果不加以限制,必然会被滥用。司法程序并不是什么简单流程,而是一个严肃的界定和推论推理过程。“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是一个法治国家应有的和必须坚守的底线。
如今再看这个问题,在职业理念之外,却也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律师以客户的利益为上,不代表我不能选择客户。我是律师,但是我一样能有自己的价值排序,有我自己的观点和认同,我也会挑选客户。
律师也有自己的坚守,自己的捍卫。我不断努力,是为了让自己永远都有得律眸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