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很多人之所以进入律师行业的原因,
竟然是认为律师能。够。挣。大。钱。
以至于很多实习律师在岗前培训中若是听说,某律师刚进入律师行业就收入几十万,大家立马就仰慕不已,眼神放光。当然,外界其实也是这么看的,觉得做律师肯定很有钱。然而,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
曾经在无讼作者微信群发起过一个争论。
著名的盈科易胜华律师提出,不给实习律师发工资是天经地义的。由于之前他曾经写过一篇针对离职女助理的文章,因此斯伟江律师专门针对的写了一篇文章《律师和助理,薪火之心在于心》,言明律师应给助理发工资,保障其基本生活。
而这个争论不知为何在无讼作者群中也引发巨大的争议。
一部分律师支持易律师的言论,认为师父带徒弟需要花费精律眸网力时间,付出很多,不发工资没有什么不对的。而另一部分律师则认为,对于年轻人不仅要从经验上进行传承,更要从经济上提供应有的保障和价值体现。
其实这个争论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律师行业不争的事实,就是很多实习律师在进入律师行业的时候是没有底薪的,靠拉案来挣收入。
现实正是如此,我2002年毕业在广州找遍多个律师事务所,最后终于有个律师愿意接受我做助理,底薪是500元,其他的收入靠拉案源。不过想到能够就此踏入律师行业,倒也觉得能够活下来就可以了。最终因为常常一个人被留在办公室,感觉学不到东西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
2004年从知识产权代理行业重新回到律师行业,律师所还算比较有名,实习期间工资为1800元,没有其律眸网他任何额外收入。还好之前工作有些积蓄,生活不成大的问题,感觉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学到经验和知识,所以还是欣喜的留下来。
这就是律师行业一个悲催的现实,直到如今也没有改变。
仍然有很多律师所不会给实习律师发基本工资,即使运气好碰到肯发工资的,很多律师所或者个人律师开出的工资也仅够生活。青年律师如果想要收入更好一点,更多要看个人的拉案和谈案能力,但是这些对于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法律毕业生谈何容易。
斯伟江律师在《律师和助理,薪火之心在于心》文章指出:“在律师界,一般律师,前几年收入也就几万元,资深律师,收入也就几十万,收入上几百万的律师,已经不多”。他的话,的确就是业界的大实话。
律师行业其实就是个法律技术工种律眸网,要像企业家那样赚大钱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中国超过90%的律师是个人单打独斗,这样的模式除非是那些具有极高个人知名度的律师,可以拿到收费很高的案源,才能一年争取几百万甚至过千万的律师费。
绝大部分个人律师即使从业多年,也只能在几十万的创收上下徘徊。扣除各项成本后的实际收入,其实和一些企业的工薪族相比并无太大优势。
所以,我曾经在一篇自己的文章写道,如果立志要做律师,一定要首先认清行业现实,千万不要天真的认为做了律师就可以轻松挣大钱。
年轻律师进入律师行业的生态,要比大家想象的要严峻很多。工资低,没人用心教,没有系统的培训,出去喝酒应酬、给人拎包递茶水,到法院门口发名片的等等情况比比也是。很多人抱着满律眸网腔热情进来,结果被伤得体无完肤的黯然出去。
更加让人愤懑的是,多少人在自己做助理的时候都在愤恨和批判这个生态环境,可是当自己熬过最艰难的几年渐入执业佳境之后,还是会延续前人的老路。这个逻辑很自然,当年我就是这么熬出来的,目前还做得不错,我能做到的事情你为什么做不到呢?
回想自己当年已然认清这个残酷现实,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进入这个行业,若非真爱不能为也。但是思考自己未来之路,2004年的我还是忍不住在中国律师网论坛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律师是个体户,律师事务所是将柜台承包给律师的商场,律师助理是个体户手下的小兵,律师业发展至今仍然如此。甚至很难让人看到希望。”
应该有这样一种律师事务所模式,她象一个大家庭一律眸网样包容了不同层次的律师。
她可以为法律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培训机制、合理的工资形式、多方面的锻炼机会;
她可以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丰富的业余娱乐活动、医疗、养老保险;
她还可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我坚信,这种模式终究会出现,而且将在我们这一代年轻律师勇于创新的努力中出现。
新时代的律师,要勇于创新,
开创新的律师时代。